近日,一面绣有 “青春筑梦传薪火,知行育人暖金山” 的锦旗与一封感谢信,从金山村村委会寄至数学与统计学院。信中,村委会高度肯定金山行知学堂在非遗文化传承与儿童教育支持中的积极作用。这面锦旗不仅成为行知学堂实践成果的生动见证,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与基层“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今年暑期,数学与统计学院以“知行合一,服务基层”为宗旨,组建153 名“小先生”志愿服务队,分赴合肥、池州、黄山、六安等地,开设19所“行知学堂”,累计服务253名学龄儿童。今年金山学堂以“非遗传承+学科启蒙”为特色,通过剪纸、傩戏等文化课程,以及数学启蒙、科学实验、心理知识普及等趣味课堂,为孩子们打开知识新窗口。

学院行知学堂的实践成效获得了多方认可。学校层面,金山行知学堂以“非遗传承+文化启蒙”的创新模式获评校级示范行知学堂,火车站、明德行知学堂获评校级优秀行知学堂。社会层面,学堂活动引发主流媒体深度关注,获得中国青年报、池州日报等主流媒体专题报道,安徽青年报则以《行知学堂走进傩戏之乡》为题,专题呈现金山行知学堂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在基层层面,情感认同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学院已收到两面锦旗、三封感谢信。火车站居委会在信中写道:“贵校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爱满天下,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行知学堂的实践中,“小先生”们以教为学、以行促知,实现了从“学生”到“教育者”的蜕变。数据显示,76%的小先生通过备课、授课、家校沟通等环节,显著增强了教学组织与交流能力。2023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1班朱珂同学表示“在金山村教孩子们了解傩戏文化时,我真正读懂了教育的意义——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用文化的火种,点燃他们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为深化实践成果,数学与统计学院已与金山村达成长期合作共识,将每年选派团队开展行知学堂活动,助力金山村的教育发展。同时,学院在合肥、池州、滁州等地建立4个实践基地,推动实践成果从“短期行动”转化为“长效机制”。
“一面锦旗,承载着基层对青年的信任;一份荣誉,呼应着社会对责任的期待。”学院党委书记穆娟强调,“学院将继续引导学生在‘自找苦吃’中锤炼本领、收获成长,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绚丽绽放!”(数学与统计学院:刘全亚)